郭棟1,2,王偉1,2,曾國蓀1,2
分布式緩存是云計算系統中提高應用程序性能的重要手段,針對云計算環境中分布式緩存的隱私問題,提出一種基于中國剩余定理的輕量級分布式緩存數據加密存取方法。該方法能夠保護緩存數據的機密性,防止云計算環境中的其他用戶、平臺提供商或者攻擊者獲取明文緩存數據,且能夠較好地保證緩存系統的性能,最后通過實驗證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鐘亮, 呂萍
隨著移動互聯網絡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人類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生活。美國軍方將移動寬帶和智能手機應用于軍事領域,開展了智能手機軍事應用6大關鍵項目及其他一些實踐項目研究,推動了智能手機軍事應用發展。借鑒美軍經驗,結合我軍特點,提出我軍應從長遠考慮,加強基礎研究,構建適合軍用智能手機應用軟件開發和下載的平臺,可在衛星導航、情報共享、指揮信息系統移動終端、教育訓練和語言翻譯等幾個方向重點發展,以此帶動我軍智能手機軍事應用。最后分析了軍用智能手機的安全保密問題,提出從教育管理和技術防護兩個方面來加強安全性和保密性。
張偉昆1,2,張嶠1,林志文2,葛威2,屠琦1
針對艦船電子設備分布式儀表測試系統在部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同時考慮到艦船作業對安全工作的要求,提出了基于24 GHz RFID系統的儀表數據安全傳輸技術。介紹了24 GHz RFID模塊文件系統操作流程、安全區數據組織和安全通信協議,運用屬于非對稱橢圓加密算法的ECDH算法和ECDSA算法,并采用AES128加密算法進行加密,采用TRAISP雙向鑒別技術進行實體鑒別。結合實際艦船裝備現場的驗證,表明此技術既滿足國軍標的要求,又保證了測試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對提高艦船安全測試性具有顯著作用。
*章新1,李榮興1,侯彥青2,謝剛1,3,崔焱3,汪晶晶1
Web數據庫具有持久性、有效性、共享性等特點,有效實現了物性數據和估算公式的管理。分析了開發基于Web的流體物性數據庫系統的必要性,對系統開發環境的選擇、系統架構、資源權限管理、數據交互、計算模塊實現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該系統的建立不僅解決了傳統方法獲取流體物性數據復雜、繁瑣等問題,而且還克服了傳統數據庫移植性差、用戶體驗性差、數據更新慢、數據不全面等缺點。為工程設計和研究人員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應用工具。
袁小艷
:隨著云計算的快速發展,云服務安全問題亟待解決,其中信任管理是其研究重點。將SLA協議引入到信任管理中,實時監測SLA參數,分析信任度管理,建立信任管理框架。并以不同的角度分析了SLA參數的類型和SLA參數的可信度,最終形成全面、動態的信任評估。
盧敏1,李小霞1,2
針對反射式太赫茲時域光譜系統所測時域信號存在反射峰、頻譜出現振蕩、頻域信噪比低等問題,提出基于經驗模態分解處理太赫茲時域反射峰的方法,同時消除頻域振蕩的影響。通過獲取本征模函數并代替反射峰,增加時域信號有效長度、提高太赫茲頻域分辨率,消除頻域振蕩影響。古代壁畫樣本的太赫茲反射譜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自適應地處理反射峰,對太赫茲時域信號修復效果良好,頻域振蕩抑制效果良好。
關沫, 佟彤
為更好地解決多核系統實時任務調度問題,針對基本蟻群算法求解最短路徑過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最優的情況,對基本蟻群算法進行了改進。改進算法根據系統的實際情況對概率選擇公式做出調整,同時根據相應策略對信息素進行調整,有效地縮小了信息素之間的差距,有利于跳出局部最優狀態。實驗結果表明,該算法與基本蟻群算法相比在收斂速度和計算最優解方面都有了提高。
姜凱
云計算任務調度是云計算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為解決云計算調度問題,提出一種基于改進和聲搜索的調度算法。該算法采用離散形式編碼,以總的任務完成時間為優化目標,并對標準和聲搜索算法中新和聲產生方式進行了改進。最后,在CloudSim平臺上進行了仿真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新提出的算法具有較好的調度性能。
李效偉
學生評教留言經過逐年累積,已經形成一個巨量的信息資源,如何進行挖掘和分析這些資源已經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本文采用頻率、信息增益、條件概率比、期望值差異等四種特征選取方法對留言進行分析,采用ICTCLAS分詞軟件進行分詞,利用MATLAB軟件進行矩陣奇異值分解和降維,使用支持向量機進行訓練和預測數據,從而能夠對學生留言的情感傾向性給出很好的預測結果。最后通過實例說明了文中算法的有效性。
張少華1,2, 肖金球1,2, 李長才1,2
為了提高空氣質量監測水平,實時監測空氣中的一氧化碳濃度,設計了以ARM處理器S3C2410為硬件核心的監測系統,實現對一氧化碳濃度的智能采集與處理,并通過GPRS模塊將數據傳輸到遠程監測中心。測試結果表明,本監測系統數據準確,運行穩定,能實現對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的實時監測,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可用于日常性和突發性的空氣污染監測。
胡永建1,胡寰臻2,黃衍福1
為了實現井下隨鉆壓力測量,設計出一種高可靠性壓力計。選擇了適合井下高溫、高壓環境的微控制器與壓力傳感器,同時分析了可能的器件失效風險并給出了解決方法。借助安全微控制器的“安全島”理念及設計架構,該壓力計能夠自動處理微控制器及壓力傳感器的軟硬件錯誤以保證工作可靠性。該壓力計在石油鉆井領域中可以有效減少起鉆次數來降低鉆井成本。
湛釗,趙曉軍,周希思
采用無線組網技術開發了一種小型的物位監測系統。以PIC32MX795F512L單片機為核心,運用6.8G雷達物位計對物位進行測量,通過SI4432數傳模塊將數據信息傳回,在應用Labview編寫的平臺軟件上進行處理、顯示與儲存,實現對儲罐中液體、漿料物位信息的實時監測。實驗驗證,整套系統簡便、廉價、可靠,可滿足小型廠房內物位監測的需求。
張勇
提出了一種基于C/U形槽、具有雙陷波特性的平面超寬帶單極子印制天線。其天線的組成部分包括橢圓球拍形輻射貼片、微帶饋電線和矩形地板。通過在球拍形輻射貼片蝕刻C形槽、饋電線蝕刻U形槽的方法,使天線在WiMAX(33~37 GHz)和WLAN(515~5825 GHz)頻段內具有雙陷波性能。仿真和測量結果表明,這種新型天線在通頻帶(25~106 GHz)內電壓駐波比小于2,在29~39 GHz和49~60 GHz兩個頻段內電壓駐波比大于5,阻帶的頻率可通過蝕刻槽的長、寬來調節。該天線的測試結果與仿真結果吻合良好,且尺寸小巧、結構簡單、成本低,可應用于超寬帶通信系統。
王志一1,2, 楊大利1,2
人臉識別中,發型遮擋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遮擋類型,并且對人臉的正確識別具有極大的干擾。提出一種將頭發的顏色模型和發型特征相結合的遮擋檢測方法。首先,采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對頭發的顏色進行學習建模。然后,利用發際線的特征,將人臉劃分為若干扇形并分塊,采用逐步精細的方法對人臉的發型遮擋區域進行檢測。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對人臉區域發型遮擋檢測的準確率和召回率都達到88%以上,相比PCA檢測方法提高了約20%,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何朝霞, 劉凱
在數字語音真偽技術中,基于電網頻率的檢測方法是當前研究的熱點。由于數字錄音設備在錄音過程中不僅記錄語音內容本身,還攜帶微弱的電網電壓或電流信號,利用Duffing共振理論來提取數字錄音信號中的微弱電網信號,根據其輸出特征參數的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來判斷錄音文件的真偽性。通過實驗分析論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和實用性,為數字錄音真偽鑒別技術提供了一條新的研究方向。
胡小慧, 江虹, 郭秋梅
針對筷子瑕疵人工檢測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工作環境惡劣等缺點,提出了一種基于圖像分割的筷子瑕疵檢測研究分析方法。該方法采用圖像采集設備獲取筷子圖像,利用圖像處理技術對筷子圖像進行增強、邊緣檢測及圖像分割,獲取筷子圖像的RGB數據;對RGB三通道所占百分比及百分比方差進行統計分析。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有效地將目標筷子的彩色圖像與筷子的背景圖像分離,得到準確的筷子RGB數據,數據分析結果對筷子瑕疵檢測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張強
標準HOG模型在行人檢測領域中最為經典,相比于標準模型中整齊劃一的block,不同尺寸的block可以獲得更多的細節信息。首先,在去除上下文背景的32×96尺寸模型基礎上設計144個block特征;然后,提出類Fisher比計算block類別區分力;最后,利用NMS方法選出24個block,串接為1 854維的行人檢測模型。實驗結果表明,該利用特征選擇改進的行人檢測模型獲得了顯著的性能提升。
劉艷麗1, 周照2
針對OCV閥的磁滯和卡滯不合格存在的誤判提出了改進方法,利用小波變換檢測跳變點的能力很好地解決了該問題。研究了BP網絡在對OCV閥質量檢測中的應用,結果表明該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誤判問題,還能檢測出產品所有類型,并且該方法無需經常調整測試標準,有較好的環境適應性。但該方法仍存在錯判,對此提出了利用模糊閾值的方法,將分類模糊的產品測試數據保存起來交由人工處理。實驗證明,該方法可將錯判率降低到0,相對于現有測試方法,效率已大幅提高。
王妍, 史旭濤, 宮銘舉,曹麗娜
針對當代社會空巢老人的增多,突發意外時不能及時呼救的問題,設計了一款基于北斗定位系統的集應急報警與信息交互為一體的多功能報警器。該報警器采用雙串口單片機為主處理器,以北斗定位模塊為核心,結合GSM無線通信模塊、液晶顯示模塊及蜂鳴器,實現快速報警并發送所在位置信息的功能。簡述了硬件與軟件的實施方案及定位信息采集原理,通過多方面對比北斗與GPS定位模塊的速度與檢測衛星數來比較二者性能,實驗結果表明,該系統具有定位快速、可靠性與穩定性較高等特點
張彥清, 劉大銘, 白冰, 李春樹
目前離心式壓縮機透平轉速預測難以實現,雖然引入了基于Elman神經網絡的離心式壓縮機透平轉速預測方法,但當離心式壓縮機轉速變化比較大時,該預測方法的預測精度就明顯下降。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一種基于外反饋Elman的離心式壓縮機透平轉速預測方法。在標準Elman神經網絡的基礎上加一個由輸出到輸入的外反饋,通過帶外反饋的Elman神經網絡實現對離心式壓縮機透平轉預測。仿真實驗結果表明,所提出的帶外反饋的Elman神經網絡預測方法預測精度較高,特別在轉速變化較大時,收斂速度快,穩定性高。
潘華強, 向昕彥
搭便車行為對對等網絡造成嚴重負面影響。首先提出了一種基于等級概念的網絡激勵機制以抑制搭便車行為并解決公共悲劇問題。所提出的效用函數為公平性特別考慮了用戶的絕對貢獻值和物理特性,并根據層次分析法來計算它們的值。通過實驗仿真證明了此種機制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并對此機制的發展給出了展望。
曹愛玲1,范紅1,2,倪林1,2,嚴杰3,唐俊1
描述了一種基于SoC的軟件無線電收發信機,利用該收發信機來實現對廣播信號的實時處理,實現隧道中無線調頻廣播收發信機的自動增益控制,使隧道放大器前的接收信號的電平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改善隧道內調頻廣播信號的質量。該系統的特點是具有很好的可重構性、靈活性及穩定性。
戚星宇, 劉芫健, 李雙德
基于入射及反彈射線法對典型室內辦公室環境進行仿真,研究了60 GHz頻段的毫米波的傳播特性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得出不同位置的發射天線對應的路徑增益和接收功率,計算出不同距離的發射機和接收機對應的接收功率,為實際室內環境發射天線位置的設定提供理論依據。
李靜1,2, 唐振民2, 譚業發1, 石朝俠2
自主性是無人系統最為重要的性能指標之一,在對美國陸軍無人地面車輛發展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以無人地面車輛自主性能力作為總體評價目標,從體現其自主性應具備的能力要素出發,分為感知能力、規劃能力、運動控制能力、行為能力和學習能力5個評價方面,每個評價方面又包含多個能力因素,以此建立無人地面車輛自主性評價指標體系。
田文成,周西峰,郭前崗
針對第一個超聲回波前沿難以捕捉,提出了增益可編程的回波信號檢測方法,進行多次增益校正,使得比較器能捕捉到首個回波前沿。針對測量超聲波波速的補償方法單一,提出了標準擋板,分別測量固定距離的傳播時間和待測距離的傳播時間,通過兩者之比得出待測距離。實驗結果表明,所提出的改進方法能夠實現惡劣環境下的高精度測距。
劉晉, 步亞男, 金禹含, 蘇臣
在嵌入式領域中,經常需要一些上位機的控制系統,而WPF是專門用來編寫表示層的技術和工具。為了真實地感受WPF技術與其他界面開發工具的不同和優點,設計了一款板卡檢測系統,并詳細地介紹了此控制系統的實現過程。經過實際應用證明,WPF技術與傳統的界面開發工具相比開發較簡單,程序更加簡潔清晰,更重要的是其開發理念更符合自然哲學的思想。
陳誠, 戴爾晗
設計了一種以AT89S52單片機為主控件的超聲波測距報警系統。系統主要由超聲波發射、接收檢測電路和報警電路組成。利用最近反射物的判別原則比較測量距離與設定距離,將測量結果以蜂鳴器報警和LED閃爍形式呈現出來。該系統測量精度較高、反應靈敏,可以對車后多方位障礙物的距離遠近進行報警。
王年超, 李志軍, 吳力普
設計了一種基于AVR的城市道路交通模擬沙盤系統,沙盤系統整體機械結構采用立式導軌的結構。系統包括LED燈驅動和顯示模塊、通信模塊、MEGA16最小系統控制模塊。完成整體PCB設計、軟件的設計,使用PC通過RS485通信協議實現城市道路交通的模擬。此沙盤系統為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模擬提供了平臺,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
劉杰
無線傳感器網絡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監測應用中,每種應用都有其對應的節點部署方案。像水稻田監測這類室外監測問題,需要考慮天線放置、節點部署密度、路由協議、能量消耗、基站設計和數據傳輸等關鍵環節。對于上述問題,針對無線傳感器網絡在水稻田監測的應用,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利用太陽能電池板解決傳統WSN生命周期受傳感器節點能量限制的問題。在一塊面積為15 m×50 m的矩形水稻田中進行實驗,實驗結果驗證了太陽能電池板于無線傳感器網絡水稻田監測應用中的有效性。
張曉航1, 衛明2, 孫廣旗3,高勝4
根據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現有監測系統數據流向,利用cURL、LAMP等工具開發出一種在線環境報警系統。系統運行期間抓取數據3 417 536條,觸發警報104次,實現了無人值守、數據異常報警等功能,保證了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雙向收益。
劉江輝1, 阮君文2, 盧鐘仰3, 趙遠遠3, 陳爍4
貨架不斷更新、市場需求浮動等因素導致各大小商場、超市及食品經銷商經常出現臨期食品積壓現象。對此,提出了一個基于ERP的臨期食品網絡營銷平臺,經銷商可以在平臺上經營售賣臨期食品;用戶通過查找附近超市的臨期食品折扣信息以方便購買,從而促進臨期食品區域內周轉,減少食品浪費現象,提高社會資源利用率。
胡浩1, 周芯儀2
城市快速發展,安全事故頻發,常造成重大損失。對于這一問題,研究并設計了城市事故應急決策支持系統,介紹了系統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決策支持系統技術。從系統總體框架和設計兩方面探討其功能組成和具體實現,重點研究了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和知識推理模塊設計。該系統為城市突發事故應急提供技術支持,輔助決策者做出及時和科學的事故應急決策。
凡《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錄用的文章,如作者沒有關于匯編權、翻譯權、印刷權及電子版的復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與發行權等版權的特殊聲明,即視作該文章署名作者同意將該文章的匯編權、翻譯權、印刷權及電子版的復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與發行權授予本刊,本刊有權授權本刊合作數據庫、合作媒體等合作伙伴使用。同時,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上述使用的費用,特此聲明。